应农发〔2024〕20号


按照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申报2024年有机旱作农业项目的通知》(晋农发〔2023〕86号)、《关于下达2024年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第一批)安排计划及任务清单的通知》(晋农发〔2023〕115号)、《关于印发2024年山西省粮油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晋农发〔2024〕32号)精神,为不断促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集成推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聚焦水肥药高效利用,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进一步带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特制定2024年应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基本情况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全县面积1708平方公里,辖3镇9乡、214个行政村、24.4万人口,耕地面积112.5万亩。据统计,2023年全县总播种面积116.05万亩。粮食作物播种87.15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10亿斤以上。其中,玉米77.9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3万亩),水稻0.15万亩,马铃薯1.47万亩,豆类2.56万亩,其他谷物5.0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9万亩,其中,蔬菜种植17.45万亩(设施蔬菜1.7万亩),预计总产量11.5亿斤。瓜类1.73万亩,油料作物2.14万亩;其他农作物7.58万亩。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油料作物2万亩目标任务。

(二)农业机械化情况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010台。种植业机械6031台,包括耕地、整地、种植、施肥、大中型植保、收获等农机具。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2%,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94%。

(三)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情况

应县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已建成1个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和1个市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2023年实施了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四)有健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粮食收储转化方面有省级应县日升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有市级山西豫隆丰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等,每年可购销转化粮食5亿斤以上。

二、总体目标

以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为方向,聚焦水肥药高效利用,建设生产基地,集成总结推广一批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重点围绕已成熟的有机旱作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内水分生产力提高10%、节本增效5%以上,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三、基地建设地点、规模及实施主体

(一)基地建设地点及规模

建设2个万亩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面积2万亩。建设地点为金城镇席家堡村,规模1万亩,在生产基地内建设1个千亩核心示范片;杏寨乡望岩村,规模1万亩,在生产基地内建设1个千亩核心示范片。

(二)基地实施主体

有机旱作玉米生产基地遴选具备生产条件的2个专业合作社承担。一是应县丙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安丙林,位于应县金城镇席家堡村,二是应县绿之源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贺楼后,位于应县杏寨乡望岩村。

四、基地建设内容

针对玉米生产上存在的土壤瘠薄、产量低而不稳、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基地拟通过“玉米深耕密植模式”的解决方案。该模式以单产提升为目标,以蓄水保墒为中心,关键实用技术配套为主线,通过“深耕增密——抗旱节水新品种——艺机一体化(播种、施肥、铺滴灌带、覆膜)——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机械收获”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蓄存自然降水,降低地表无效蒸发。同时选用抗旱耐密高产品种,宽窄行密植技术、一喷多促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有效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确保粮食生产质量安全,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1.推广深耕增密技术。采用机深耕,增加土壤活土层,打破犁底层,增加玉米种植密度。

2.引进抗旱节水新品种。推广抗旱节水玉米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推广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和地膜穴播艺机一体化技术。主要在核心示范区推广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

4.开展化肥减量增效。重点推广种肥一体化播种技术。推广玉米专用肥,使用种肥同播一体机,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5.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实现旱涝保收,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实现标准化生产达到100%。

6.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一喷多促”。在玉米关键大喇叭口期或灌浆期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一喷多促”,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使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100%。

7.实现全程机械化。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集成配套技术推广,机械化率达到100%。

五、补助环节及补助标准

(一)补助环节

主要对水肥的高效利用环节进行补助。资金主要补助深耕增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一喷多促”2个重点社会化服务环节和核心示范片的补助及有机旱作技术推广服务费用。

(二)补助标准

玉米生产基地总补助资金200万元。生产基地社会化服务补助160万元;核心示范片物化补助31万元;有机旱作技术推广服务费用9万元。

1.深耕增密技术补助。计划每亩补助60元,2万亩补助120万元;

2.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一喷多促”补助。计划每亩补助20元,2万亩补助40万元;

3.千亩核心示范片补助。2个预计补助31万元。一是引进抗旱节水玉米新品种10个以上,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抗旱节水新品种,每亩补助60元,小计补助12万元;二是玉米专用肥每亩补助55元,小计补助11万元;三是水肥一体化滴灌带每亩补助40元,小计补助8万元。

4.有机旱作技术推广服务补助。预计补助9万元。专家指导7人3.5万元;技术培训100人0.5万元;示范片标牌2块1.8万元;资料及测产、验收等3.2万元。

(三)资金使用计划

1.应县丙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补助103.35万元。生产基地社会化服务补助80万元,核心示范片物化补助15.5万元,专家指导、技术培训、标牌及测产等补助7.85万元。

2.应县绿之源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补助96.65万元。生产基地社会化服务补助80万元,核心示范片物化补助15.5万元,技术培训及标牌补助1.15万元。

六、项目组织及管理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应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附件1),明确实施内容、技术路径、操作方法等,并进行统一协调。

(二)强化技术指导

要进一步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成立省市专家指导组(附件2),要做好项目实施期间的技术指导服务。

(三)严格资金管理

项目实施单位要与承担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委托书,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支出标准,落实资金使用计划,资金按生产进度给予拨付,实行专账管理,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四)深入宣传发动

加大对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现场培训、观摩会、新闻宣传等形式,总结推广有机旱作农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调动广大农户和服务组织的积极性,推动有机旱作农业高效发展。

七、项目效益评价

本项目实施后,能促进当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预计达到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生产基地建成后,平均亩产可达850公斤以上,比原来的平均亩产770公斤增产10%,亩增收180元左右,总增收360万元。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促进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二)社会效益

进一步带动农户推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保证了市场有充足农产品供给。

(三)生态效益

生产基地建成后,通过对水、肥、药等的高效利用,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业和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附件:1.2024年应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领导小组

2.2024年应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专家指导组


应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3月20日


附件1:


2024年应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

领导小组


组 长:郝建忠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丰礼泽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成 员:张天保 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

王海青 县财政局农财股股长

力志才 杏寨乡党委书记

马维栋 金城镇镇长


附件2:


2024年应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

专家指导组


组 长:赵建明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

成 员:张中东 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

史向远 山西农业大学高寨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赵晓军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员

杨治平山西农业大学生态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贺 晔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宋长水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