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人民政府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6月23日)

发布时间: 2016-07-11 来源:

 ——2016年6月23日在应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边润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跟全市推进“两大任务”战略部署,按照县委实施“五大战略”、提升“五新应县”建设水平总体思路,克难攻坚、奋力作为,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紧盯全面小康,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县政府始终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86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84.5%,年均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187.2%,年均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73.6%,年均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2亿元,年均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38元,比“十一五”末增66.1%,年均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86元,比“十一五”末增81.8%,年均增长12.7%;财政总收入完成3.033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32.0%,年均增长5.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33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60.7%,年均增长10.0%。

  ——五年来,我们狠抓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创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核心区”目标,全面铺开了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万亩现代养殖示范园、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现代商贸物流园五大产业园区建设,以“三区五园”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十二五”末,全县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22:29:49,非农产业比重明显加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新型工业经济持续壮大。紧紧抓住全省转型综改“一市两园”、全市八大工业园区之一的朔州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落户应县的机遇,投资1.2亿元完成了城南核心区“三纵三横”路网、科技孵化楼和配套工程。园区内建成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4家,培育形成了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高档陶瓷、新型建材化工、装备制造五大产业板块。新能源产业,先后建成了总投资18.9亿元的福润生物质能、晶都太阳能和晋能光伏并网电站三大项目,开工建设了白马石风电一期工程,推进了银光低热值煤热电联供、华电100兆瓦风电场等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业,巩固提升了雅士利乳业、梨花春酿酒等传统骨干企业,两家企业税收一直稳居全市非煤电企业前列。特别是雅士利乳业自2008年投产以来,已累计上缴税金2.34亿元。新建的雅士利冲调食品和小包装生产线项目即将开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税收可实现翻番。高档陶瓷业,全县陶瓷企业由“十一五”末的11家、14条生产线发展到16家、24条,年产量7.5亿件。全国日用瓷生产基地初步建成,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应县陶瓷”成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劳动就业难的情况下,陶瓷业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拉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五分之一,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新型建材化工业,相继建成投产了总投资7.8亿元的轻质隔墙板、万吨新型复合材料、生物有机肥一期、科通化工、华通建材等10个项目,积极推进了盛达彩印包装等4个项目。特别是吉呈生物胶囊出口在全市外贸企业中排名第一。装备制造业,建成投产了赛特电梯项目,推进了顺源春智能电力设备项目;以万发炉业为龙头的炉具企业发展到23家,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坚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实施“以农载牧、以牧养菜、南菜北牧、循环发展”战略。两大项目示范群建设扎实推进。“南菜”板块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群,重点推进了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设施农业园区50多个,辐射到7个乡镇100多个村,面积发展到21万亩,蔬菜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北牧”板块现代养殖示范项目群,重点推进了万亩现代养殖示范园区建设,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交易市场、饲料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养殖小区14个。特别是2013年成功引进了全省唯一的外商独资畜牧项目——恒天然(应县)牧场群项目,建成了两个双倍牧场和一个单倍牧场,存栏奶牛达到2.8万头,日产鲜奶300吨。恒天然牧场群项目的引进建设,使我县奶牛养殖实现了量和质同步大幅提升,标志着全县奶牛基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进一步巩固了我县全省畜牧大县的地位。在两大项目示范群的带动下,全县日光温室和移动大棚发展到1.5万亩,规模健康养殖小区达到200个,奶牛存栏6.01万头,肉羊饲养量120.1万只,奶牛存栏和肉羊出栏量均居全省第二,被评为全省畜牧先进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实施了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膜下滴灌、京津风沙源治理、高标准农田等工程,新发展节水面积17.65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全县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蔬菜产量稳定在10亿公斤左右,被评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成效明显。全县“513”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3亿元,是2010年的近4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38个,是2010年的近6倍;“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8.8%。五年新注册涉农商标66件。全县10万亩“应州绿”蔬菜基地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出口认证的蔬菜种植基地县。

  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业开发不断加快。深入推进木塔申遗,实施了总投资2.7亿元的木塔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启动了木塔本体加固工程,应县木塔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成为全省首推的申遗项目,木塔和净土寺双双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南山生态旅游吉祥村落项目入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我县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规划建设了文化旅游产业园,推进了乙斑古建和工艺美术城两个项目,全县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到296家。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27.3亿元的经纬通达物流园、金亿建材等5个项目,其中,经纬通达物流园项目,开通了铁路集装箱货运业务,园区建设的交收仓库成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首个煤炭产地交收仓库,正式投入运营。推进了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引进了“乐村淘”电子商务平台,我县千人以上村都设立了“体验店”。加速了快递业发展,新增了15家快递公司,累计发展到32家,物流配送能力覆盖了全县乡村。

  ——五年来,我们注重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县城建设方面,全面实施了城市改造建设三年规划,大力推进了南部新城开发、建成区改造提升和“五城”联创三大工程,推进了“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环境提升”四项工作,完成了燃气、供热提质、城市道路建设等多项工程,铺开了73个项目,5年共建成保障性住房5350套,我县被评为“山西省园林县城”“全省十佳卫生县城”。集镇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深入推进了南河种等5个集镇和中曹山等12个中心村建设,集中实施了总投资2亿多元的美丽乡村、危房改造、扶贫搬迁、乡村清洁、农村亮化等工程。其中,完成了28个试点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9914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12个自然村1814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72个行政村3440盏路灯亮化工程,推进了以“三拆四改五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工程。此外,累计投资2亿多元深入推进了南河种镇“城乡一体化”项目。交通路网建设方面,实施了大石线县城段改线、生态旅游观光线、金城街改造、农村新“五个全覆盖”等总投资30多亿元的城乡道路改造建设工程,建成县道254公里,硬化公路240公里,改造建设主干道路6条27.5公里,硬化农村街巷2210公里,全县29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巷巷通。特别是应县火车站客货两用业务全面开通,结束了我县没有火车运输的历史;开通了城市公交,填补了我县没有城市公交的空白。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系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县城排水综合改造、城东七干沟、小石峪沟道治理等工程,推进实施了总投资1.6亿元的小石口水库、马兰口水库等工程。造林绿化方面,完成了总投资5亿多元的城乡生态绿化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20.21万亩,园区绿化38个,村庄绿化101个,通道绿化780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6.8%,林木绿化率达到28.3%;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2平方米。节能减排方面,积极向国家和省、市申报环保项目63个,建成了垃圾处理厂、两家集中供热公司,升级改造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大力推进了污水管网改造、黄标车淘汰、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等工程,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大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清单制管理,全面推行了惠农资金国库集中支付“一卡通”发放办法;创新用地管理机制,积极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试点政策,有效保障了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用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流转土地10多万亩;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工商注册登记更加便利,全县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734户,同比增26.65%。加强科技创新,重点是组建了陶瓷研究所,进行陶瓷科研攻关,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建立了人才引进培养战略协作关系,全县陶瓷业人才技术储备基本实现了本土化;推动金融创新,创造性地开展了“助保贷”、“速贷通”等金融业务,“十二五”期间,全县各金融机构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49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了近两倍。

  ——五年来,我们办好惠民实事,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教育方面,先后铺开了总投资近3亿元的10多项工程,全面完成了县一中实验楼和一中、二中、三中教学楼、职中实训楼、两个体育中心、11所城乡幼儿园、56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改造等工程。全县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二本达线由2010年的694人增加到2015年的1488人,年递增16.52%,特别是县一中应届生达线率由2010年的8.8%提高到了58.0%,总达线人数由2010年的336人提高到1040人,翻了3倍多。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县”。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标准,五年共发放各类民政资金3.74亿元;不断提升社会保险整体保障功能,累计发放各类保险资金8.66亿元。卫生计生方面,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投资2亿多元的县医院迁建、8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169个村卫生室建设等工程全面建成使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医保实现了“即医即报”和刷卡清算,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计生服务工作卓有成效,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农村安全饮水方面,累计解决了55个村34700人和17所农村学校19556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科技文体方面,科技兴县工作实现新突破,继2014年被评为“全省科普示范县”之后,今年2月又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清宁公园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优秀公园”,祇园广场被评为“全省优秀全民健身广场”,我县进入“全省十强文化先进县”行列。干部职工增资方面,不包括年度进档升级,全县干部职工先后7次提高工资标准,人均月增资1993元,工资性支出预算比“十一五”期末净增2.66亿元,增长86%,将近翻一番。扶贫攻坚方面,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万多人。安全维稳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大局稳定,连年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县”;不断加大矛盾调处,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妥善处理了一批涉及民生的上访事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被评为“省级平安县”。此外,宗教、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史志、地震、档案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五年来,我们不断转变职能,政府效能持续提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建议,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44件。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共承接省、市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51项,取消48项。县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入驻的13家单位26项服务事项全部公开了办事流程,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推进“六权治本”。扎紧扎牢制度“笼子”,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政府部门在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公布了“两单两图”。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先后开展了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整治“三公经费”、公务用车、群众办事难、农村低保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持续狠刹“四风”,全县“三公”经费和公务用车大幅减少。

  ——五年来,我们压实“两个责任”,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位副县长和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头上,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交叉到位”的责任网络。加大廉政教育和督查力度,对政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进行常态化督查,增强了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党纪国法观念,提升了拒腐防变能力。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加强“权、钱、人、事、物”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重点是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行了经营性土地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等市场化运作,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做到了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一些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受到严肃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是全县上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力前行的五年。五年来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应武警官兵和广大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应县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发展不足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扭转;投资增长乏力,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多,稳增长压力较大;产业层次不高,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推进力度不大,文化旅游业开发不足,现代服务业缺乏活力;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脱贫攻坚时间紧迫,民生改善任务繁重;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平衡难度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干劲不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等等。病之所在,治之所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将牢记责任使命,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千方百计解决现实问题,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厚望。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应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是:围绕一个指导思想,聚焦“六大目标”,推动“六大发展”,办好“六件大事”。

  一个“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以提升质量效益、加快发展为主攻,紧紧围绕全市“两大任务”,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城乡一体、文化旅游、生态文明、民生事业“五大战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努力把我县建成全市新型工业创新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文化旅游核心区,着力打造全市新能源示范基地、全省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日用瓷生产基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五新应县”,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

  “六大目标”是: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按照“壮大二产、优化一产、发展三产”的思路,促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合理区间(20:33:47)。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兴接替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质量不断提升。科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人才强县建设迈出新步伐。确保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确保全县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面脱贫,实现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民生改善稳步推进,保障水平得到新提高。就业比较充分,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向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建设得到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目标全面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文化强县建设各项任务和重要指标基本完成,文化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草地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明显提高。

  ——解放思想持续深入,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示范性成果,支撑综改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积极融入环渤海、协同京津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体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法制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得到新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平安应县、法治应县建设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六大发展”是:

  (一)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让创新成为发展新常态、社会新风尚,推动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使全县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

  一是全力推进三大产业。以“三区五园”建设为抓手,以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为目标,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以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全国日用瓷生产基地、全市新能源示范基地、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壮大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化工建材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陶瓷生产线达到50条,年产量突破15亿件;新能源电力运营装机容量达到500兆瓦,太阳能组件产能达到1000兆瓦;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占到全市目标总量的近40%;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南河种5万亩现代示范园区、万亩现代养殖示范园区和恒天然牧场群为带动,建设以南部南河种、杏寨、下社等为主体的蔬菜产业发展区和以北部臧寨、义井等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区。力争到2020年,全县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6万亩,蔬菜总产达到12.5亿公斤;奶牛饲养量达到8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200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产值的45%以上。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云冈石窟、五台山、恒山晋北黄金旅游圈,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一个中心、六大景区”,构建“佛教文化游”、“民俗体验游”、“塞外风情观光游”相结合的大旅游格局,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抢抓国家建设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的战略机遇,完善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打造内畅外联的物流通道网络体系,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1亿元,年均增长8.5%;海关进出口达到1301万美元,年均增长6.5%。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实施电商主体培育、电商产业融合、电商应用拓展、电商配套服务、电商奖励扶持及电商氛围营运六大工程,努力把我县建成同朔地区电子商务示范县。到2020年,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产业化目标。

  二是全力推进“三个突破”。加快科技创新,大力支持企业创办研发中心,重点提升雅士利、吉呈生物研发中心的科研能力,提高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孵化器的运行水平。依托县职技校和陶研所,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姻合作,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聚集落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是建设炉具工业城,壮大食品工业区,提升陶瓷工业园。到2020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87%;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年均新增3500人以上。加快金融振兴,充分利用全省金融振兴重点联系县的优势,加强政银企对接,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机制和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障能力。积极支持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针对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对已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强化统筹,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办法。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围绕市场体制、行政审批、财政金融、用地制度、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贯彻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财政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健全政府采购政策,强化市场监管。努力形成能够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专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民主法治、文化旅游体制、民生事业等项改革,努力打造民主廉洁、规范有序、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

  (二)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城乡均衡发展格局。按照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突出大县城建设,统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大环节,高标准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城市环境提质“四大工程”,深入推进“五城联创”,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突出特色镇建设,以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为主,打造一批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户均居住面积达到60平方米,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50个。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转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3.5万人;全县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1%左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镇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水、电、气网布局,到2020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90%,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0%,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5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主体、高密度农村公路为支撑、旅游公路和国防公路为补充的大循环交通网络,到202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800公里,农村客运公交化率达到90%以上,乡镇通班车率达到99%,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5%,实现城乡客运全覆盖。提高城镇绿化水平,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达40%、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水平,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形成城乡共享共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应县。全力构筑绿色生态体系,总体规划是:改造5大峪,修复3座山,治理3条河。争取建成引黄入应“一条调水线”,建成小石口、马兰口“两座水库”,建设边山峪口经济林、桑干河护岸林、大县城“三条生态带”,建设龙首山、石柱山、跑马梁、塔北、薛家营“五处森林公园”。重点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主动对接山西大水网工程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水网工程项目在我县落地。推进节水增水、防洪排涝、农村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新水源建设、生态水保和水系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6.5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中幼林抚育2.5万亩、低效林改造9.6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9.6%,林木绿化率达到31.8%。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节能降耗等工作,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打造“蓝天碧水、绿色应县”。

  (四)推进开放发展,着力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以构建开放型经济为引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开放,在合作共赢中打造新优势。一是依托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打造对外开放窗口。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园之基、强园之本,用最先进的理念与最新的技术工艺,加强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把园区打造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和经济发展的示范区。二是创新模式,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大力推广PPP、BOT等模式,鼓励民间投资以独资、控股、参股、合作或参与国企改制等方式,投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组建专业化招商公司,通过企业化运作模式充分吸引社会机构、人员为招商引资工作服务。三是加强协作,主动融入区域经济。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晋陕蒙“金三角”经济圈、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我县日用陶瓷、装备制造、绿色生态食品、文化旅游等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争取策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四是拓宽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完善移动通讯覆盖范围、提高互联网带宽,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我县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五)推进共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一是全面消除贫困。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通过发展生产带动4900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解决2509人脱贫,通过生态补偿脱贫688人,通过教育助学脱贫500人,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脱贫3680人,全县每年至少减少2个贫困村、3070名贫困人口,确保到2019年全县12277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二是振兴教育事业。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6%;县城幼儿园发展到17所,改扩建农村标准化幼儿园20所,县城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和部分村级幼儿园达到省、市级标准化幼儿园;县城3所普通高中都建成省级以上标准化学校,实现普通高中招生数和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把县职业技术学校办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教师网络空间“人人通”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教育信息化达标县。五年补充新教师800多名。三是扩大就业创业。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6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4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四是提升社保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8万人,医疗保险实现制度上全覆盖,城镇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万人,工伤保险高危行业实现全员参保。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力争达到9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5%,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缩小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之间的差距,实现贫困农村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五是提升健康水平。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普及,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反映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大幅提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六)推进廉洁和安全发展,着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始终坚守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廉洁安全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防贪腐促廉洁工作机制,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点对象、重点岗位,大力构建资源共享、分工协作、衔接严密、防控严格的监督体系,靠制度制衡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消除腐败风险。加大正风肃纪力度,聚焦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始终保持狠刹“四风”高压态势,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充分挖掘、继承和弘扬优秀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和红色文化,广泛宣传廉洁发展典型,倡导廉洁文明新风尚,革除社会陋习,促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二是深入推进“六权治本”。以“三清单、2+1平台、两张图、一监督”为载体,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从源头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专门机构监督力度,加强和改进司法监督,强化舆论监督,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三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大安全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监管人才和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化、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特别是全力保障公共安全,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监管、防灾减灾等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公共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四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建成覆盖全面、指挥高效、打击精确、防范严密、管理规范、控制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化解信访积案,加大解决征地拆迁、劳动关系、医患关系、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件大事”是:

  (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有工作都要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都要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都要向脱贫攻坚聚合,最大限度把分散的项目、资金和资源整合起来,把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社会的帮扶整合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二)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准确把握上级强化招商引资的新变化,吃透吃准新政策,持续开展全民招商行动。特别是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大众创业的重要抓手,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电商的合作,搭建平台、加强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全县商贸繁荣,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三)全力推进“农民增收计划”。紧紧扭住五大支撑产业这个关键,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破解难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做实做大农民的“钱袋子”,培育农民增收亮点,确保全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四)全力整治城乡环境。针对棚户区、“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存在的“脏乱差”、乱搭乱建、挤占公共用地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文明、卫生、环保等创建活动,强化执法监管,下大力气整治城乡环境,不断提升我县形象。

  (五)全力实施文化塑造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人民精神塑造、教育振兴进步、文化品牌塑造三项工作,整合提炼具有应县特色和成长优势的文化因子,努力建设与我县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县目标相承接、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文化大县、文化强县。

  (六)全力建设平安应县。把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目标承载使命,任务考验担当。只要我们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三、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8亿元,同比增6.5%;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9亿元,同比增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5亿元,同比增8.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同比增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9.75亿元,同比增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90元,同比增6.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70元,同比增6.6%。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项目带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围绕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板块,实施精准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力争再引进一批新项目,开工一批新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今年起,凡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自投产之日起,按照对县财政的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三通一平”由县政府负责。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不遗余力,加速推进。今年,全县计划建设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51个,总投资88.6亿元。要全力落实投资计划、节点目标和具体措施,倒排工期、抓紧施工;全力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优先安排资金、土地、电力保障等服务;全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力争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全县投资大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大跨越。

  (二)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新型工业抓提质。坚持以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区为载体,以五大产业板块建设为龙头,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做大做强五大板块。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总投资4.5亿元、总装机容量48兆瓦的白马石风电一期项目,力争7月初第一台风机吊装,11月底投产发电;加快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争取列入省““十三五”电力规划,早日拿到省发改委“路条”,尽快开展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华电100兆瓦风电场项目,抓紧前期手续办理,力争12月立项,明年4月开工建设。此外,在盐碱地集中区域再上马建设一批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协调恒天然牧场为雅士利乳业提供奶源,大力推进雅士利乳业总投资1.5亿元的冲调食品和小包装生产线项目,力争8月份开工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全县乳品生产基地;推进总投资9000万元的黄芪系列养生保健酒项目尽快投产运营,引导梨花春集团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万店”工程,占领和巩固农村市场;推进总投资1.34亿元的世贸园10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大力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发展特色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蔬菜、乳制品、牛羊肉、玉米、土豆、黄芪、小杂粮等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高档陶瓷业。加快推进总投资12.8亿元的3个高档墙地砖项目,力争华屹、恒锐达两个地砖项目7月份全部开工,年内完工。据初步测算,这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3.75亿元、利税1.65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500多人。积极推进总投资4.74亿元的8个日用陶瓷项目,促进陶瓷产业规模化扩张;组建陶瓷营销公司,打造专业化陶瓷营销队伍;鼓励陶瓷企业申请自主出口权,巩固提升我县省级日用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成果;不断引进和拓展陶瓷产品品种,采取多种模式发展卫生洁具生产项目,在全国打响“应县陶瓷”地域品牌。新型建材化工业。重点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玉米秸秆提取阿拉伯糖、秸秆板材项目,力争尽快落地。推动原有化工建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质量效益,特别是推进吉呈生物尽快完成8条生产线建设,进一步扩大产能。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炉具,推动炉具产业上档升级,打造华北知名的节能环保炉具生产基地;以老万公司为龙头,打造炉具加工产业园,吸纳下游产业入园经营,实现炉具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推动万台电梯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二是加速推进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努力把园区培育成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重点是积极争取省、市资金,年内完成园区科技孵化楼建设工程;加紧土地收储和报批工作,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为园区后续项目的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创优发展环境,对入园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和全程代办制度,借助“互联网+”,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网上并联审批,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针对困难企业制定“一企一策”、“一厂一策”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减少亏损、停产企业数量。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盘活生产经营;推进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迁入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扶持,为优尊陶瓷、欣宇陶瓷、深窖子酒业等20多家中小企业再争取贷款6000万元;积极帮助全县规模以上企业2000亩集体建设用地变更为国有建设用地,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积极帮扶、呵护小企业茁壮成长,年内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两户。

  现代农业抓提效。坚持按照“以农载牧、以牧养菜、南菜北牧、循环发展”的思路,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农民增收计划”,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跨越。一是持续推进“南菜北牧”两大板块建设。“南菜”板块,大力扶持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的移动大棚,打造一批特色化、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园区;大力推广应用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动蔬菜产业良性发展;按照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要求,突出抓好蔬菜标准化种植,全面提升蔬菜品质;推进蔬菜病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蔬菜小包装,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在全国打响“应州绿”地域品牌。“北牧”板块,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市“粮改饲”试点县的机遇,全力推进牛羊规模养殖、饲草规模种植、青贮饲料配送、青贮加工设施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青贮玉米12万亩、黄芪牧草1万亩。加强与恒天然(应县)牧场沟通对接,合作建设一个年提供优质奶牛5000头的扩繁中心,打造全省优质奶牛繁育基地,带动全县奶牛养殖更新换代。年内全县奶牛存栏达到7万头、肉羊饲养量保持在120万只。二是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70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小农水重点县、膜下滴灌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户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示范社。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四是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品牌战略,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展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进出口基地认证的申报工作,大力打造特色名牌产品。五是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运用多种机制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推进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强化新型农民培训,促进各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转化。

  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业抓提速。文化旅游业。一是加大文物保护和景区开发力度。继续实施好木塔加固工程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总投资1500万元的净土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抓好龙首山、石柱山、跑马梁等景区的保护性开发经营,全力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总投资14.9亿元的南山生态吉祥村落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工程,抓紧完善相关手续,力争7月份开工建设,全力打造集佛教文化、自然风光、旅游娱乐、休闲养老于一体的生态长廊景区;加快推进总投资8300万元的工艺美术城建设项目,努力建设木雕、刺绣、剪纸、艺术陶瓷等文化产品集散地。二是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强对我县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开发,深度挖掘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生活习俗等文化资源,推进耍孩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建成立应县民俗文化研究会,整理出版一套民俗文化旅游丛书,创作一批反映应县民俗文化的歌曲,打造一台能够体现应县独特民俗文化和边塞风情的演艺节目,开发一批具有应县特色和民俗特点的旅游产品。三是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创意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文艺创作、数字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原创作品研发,扶持发展新兴文化服务业形态,做大做活网络文化、休闲娱乐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经纬通达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积极与铁路部门和天津港对接,将港口功能延伸到我县,打造晋北内陆无水港。重点是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二期建设工程,力争7月份开工,年内完成加气站、吊装、地磅扩建及环园区电力改造工程。积极帮助金亿建材市场项目重组盘活,推动建材商户尽快入住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全县广大群众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青年大办网店,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显、业绩良好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门店,促进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产业深度融合。重点依托“乐村淘”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农村、社区“体验店”,构建我县蔬菜、陶瓷、酿酒、炉具等名优特产品网上销售新格局。今年力争实现规上企业、限上商贸企业电商应用全覆盖。

  (三)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大力推进县城建设。一是抓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修订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县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县城燃气专项规划和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的编制。二是抓城市管理。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维护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启动国家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强化市容市貌治理,开展临街建筑设施、户外广告、渣土扬尘污染、重要路段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提升县城净化美化水平。三是抓重点工程。推进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重点是推进书香园、富民园棚户区改造工程和西北角、东关两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完善县城防护林带和道路绿化工程。

  大力推进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促进农村面貌全面提升。其中,宜居示范工程,投资1200万元再建设6-8个美丽乡村,逐步实现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干线沿线村、新农村示范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农村用电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1773万元的臧寨线、杏东线、八里坡线、南泉线、大临河线5个10KV的农网改造工程。

  大力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完成总投资8540万元的县乡道路改造、战备公路和小石口村——三岔村(南双线)老区公路建设等工程。积极争取应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启动原大客专应县站和干线公路的连接工程,力争和铁路建设同步开工、同步建成。加快推进城市客运公交站点建设,优化公交线路,有序更新公交车辆,提高公交覆盖面,实现城市、农村、园区公交协调发展。重点完成34辆城市公交和24辆农村公交更新为电动车辆的任务。

  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认真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推行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今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26%。

  (四)更加注重永续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树立绿色惠民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在全县形成空间格局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人与自然和谐化的发展格局。加大生态水系建设力度。完成总投资5100万元的小石口水库工程,加快总投资7215万元的马兰口水库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开工。推进镇子梁湿地公园和龙首山、石柱山两个森林公园建设,积极争取大石峪沟道治理和引黄入应项目。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县城绿化,继续推进新建道路、城市广场、街头游园和单位小区的绿化提升工程,年内新增城市绿地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3%。乡村绿化,统筹推进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和生态富民工程,完成营造林3.9万亩,村庄绿化15个,通道绿化100公里,新育苗3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5%,农村林木绿化率达到28.9%。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启高生物有机肥扩建项目,提升畜禽粪污收贮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深入开展陶瓷行业能效对标活动,积极推进天宇、五星、欣宇、大众、天美5家陶瓷企业新建、技改节能项目。加快推进污水厂改造升级和垃圾厂渗滤液处理站两个项目。继续加大燃煤锅炉、老旧车辆和黄标车的淘汰力度,加大工业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和小燃煤锅炉淘汰力度。组织开展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五)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群众的幸福感就是政府的成就感。我们要积极顺应群众的期盼,生动彰显为民利民的执政理念,多施民生之策,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不遗余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农民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认真做好“四派”工作,坚决做到“六个精准”。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今年确保完成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000人的脱贫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学前教育方面,实施好现有公办幼儿园设施设备完善工程,加强县城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和千人以上农村幼儿园建设,年内新建、改建县城2所幼儿园、农村2所幼儿园。义务教育方面,全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做好“全面改薄”和标准化建设,年内投资1673.31万元全面改造48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农村校舍改建工程,解决2010年前所建校舍抗震能力不达标的问题。加快推进总投资4980万元的一小迁址新建项目,下半年开工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和对口帮扶等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强化县二中、三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教学水平。坚定不移稳定农村教育,优化农村教育布局,加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期,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已通过省市验收,力争年内通过国家验收,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中教育方面,坚定不移扶强应县一中这个龙头,把一中办成服务应县人民的优质高中。重点是加快推进总投资5150万元的一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学生公寓楼建设工程,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方面,统筹发挥好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深入推进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加快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的现代职业教育。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加大对各类劳动者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开展创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使就业人员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岗位,使公益性岗位形成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全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配套政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构建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建立健全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自然灾害救助为主,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残疾人就业援助等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动农村低保与国家扶贫标准相衔接,现行标准下,将城市低保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389元提高到409元(每月提高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年2580元提高到2940元(每月提高30元)。落实经济困难的高龄与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百岁以上老年人补贴新标准。

  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快推进总投资2500万元的中医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工程;突出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加强综合改革配套,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提升新农合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加大县、中两院医护人员补充和培训力度,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医风良好的医疗卫生队伍;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规范诊疗行为;大力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部纳入签约服务范围;继续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10月底完成27011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免费体检及6.6万册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口袋书发放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硬件,提升服务,图书馆、文化馆坚持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不断强化服务配套。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增一批农村文化大院,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用户接收设备更新配备工作,搭载“三网融合”,普及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大力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深度挖掘和弘扬优秀特色文化,实施县城文化塑造工程,推进释迦塔文化、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三大文化板块”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常态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全民身体素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不断加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危化品、油气管道、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落实好县领导轮流接访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化平安应县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六)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面对发展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强化改革推动、创新驱动、科技带动,增添新动力、增强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全力抓好“三个突破”。科技创新方面。以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为龙头,推动陶研所尽快迁入园区孵化楼,完善陶瓷实验室配套建设,为园区陶瓷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把园区建成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大众创业培训基地;争取、利用各类资金,支持陶瓷和炉具两大产业率先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金融振兴方面。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垃圾收运处理、农产品开发等公共产品或服务项目;积极扩展“助保贷”、“税易贷”等金融业务,保障企业转贷续贷资金;加快推进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认真落实我县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项目、财税、金融、用地、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持续优化和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努力培育民营经济成长沃土。

  全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依法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科技含量低、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多措并举减少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破除企业向银行融资瓶颈,有效化解民间融资风险;想方设法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约利用。加快农村水权制度、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抓好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统筹编制好一般性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推行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突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完善的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体制。积极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基本完成不动产登记颁证工作。

  (七)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不断强化执行力、提高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六权治本”。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两清单”“两平台”运行制度,推动“六权治本”向乡村两级延伸。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接受人民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优化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注册登记便利化水平,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好服务。全力改进作风。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以服务理念、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全面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加强重要决策、重点项目、重大事项落实情况的常态化督查,紧盯不落实的事,问责不落实的人,严查不作为的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八)更加注重廉政建设,努力实现弊革风清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腐败工作。以上率下压实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和应尽之责,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政府系统“一把手”带头落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提示,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错误。深化教育筑牢防线。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革命传统、党性教育,持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新变异,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坚定不移严惩腐败。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十二五”既定目标已经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33万人民,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负重奋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谋事创业,为圆满完成今年和“十三五”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  网站支持IPv6访问
主办单位: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民政府    
晋ICP备08001813号    网站标识码1406220002     晋公网安备 140622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