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秋风即指应县西北之黄花岭,《应州志》云:“即山川志黄花岗也,在城西四十里,与城西相低昂。势竞并驱。至秋,黄花耀金,远近起瞻,习习风来,则幽香袭人,游不厌日。陶元亮若知此景,则归去来之赋,必不待督邮矣。”
  黄花岭原称黄华山,是一座久负盛名的山丘。《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十九年春正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这里的黄华,就是今天的黄花岭。远古时期,这里林木葱茏,长满了青松翠柏,而且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在辽兴宗时,皇帝还来这里狩猎。《辽史》记载,辽重熙五年“九月癸巳,猎黄花山,获熊三十六,赏猎人有差。”兴宗皇帝一天猎获三十六只熊,说明这里当时是一片原始森林。只是兴宗皇帝信佛,在应州城大兴土木,建造木塔,材料即取之于黄花岭。在木塔建造之后,加上后来历代乱砍滥伐,竟把黄花岭推了光头。至明初,这里已经绝少树木,只是在一片荒丘上长满了盛开黄花的山胡麻草。这样,夏秋之际,就成了黄花耀金的风光。但这毋宁说是赏景,倒不如说是一场人间悲剧。树木的砍伐殆尽,造成了人民生活的贫苦。旧社会黄花梁上有句民谣:“上了黄花梁,两眼泪汪汪,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倒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现在,黄花梁又大变了样,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绿化荒山”的号召下,黄花梁的人民,奋战数十年,将黄花山全部植上了树。现在登上黄花山,只见一片林海,无边无际,郁郁苍苍,分外壮观。往西望,是金沙滩古战场,东瞧,是田连阡陌的应县平川,确是怀古赏景的好去处。对这一景,古人也有诗赞道:黄花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