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镇位于举世闻名的应县木塔脚下,县委、县政府所驻之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版图面积有98.05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25个行政村,总人口10.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城区居民8.85万人。据史料记载,县城建置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城内一井中飞出金凤凰,故命名为金凤城,所设县为金城县。改革开放以后,原应县城关镇更名为应县金城镇。
这里区位优越,四通八达。浑河、桑干河两水环抱,荣乌高速以及左沙线、朔蔚线、大石线三条干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快捷,直达京津。
这里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餐饮住宿、文化旅游、商品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一片繁华景象。
这里产业丰富,精品倍出。全镇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山旦、小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瓜类、油料等,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玉米、葵花已成增收的产业。镇党委、政府围绕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部署,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打造精品农业工程,积极构建“城中兴市场,城外养牛羊,井区种蔬菜,灌区种杂粮”的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出八里坡蔬菜、龙泉萝卜、席家堡滴灌、苏寨西瓜、寇寨牧草的万亩高产高效模式化示范基地建设,全镇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这里紧跟大局,融入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主动融入全县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规划目标,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城中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的“双提升”,继续加大公共厕所改造、城市绿化美化的工作力度,重点推进“一线、一河、一路”木塔周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即沿经济线村庄大力实施村容村貌升级工程、改厕工程和煤改气工程,沿桑干河村庄大力推进污水治理工程,沿左沙路村庄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打好基础,为全面提升应县旅游整体形象奠定基础。
金城镇乡村美丽,上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镇村两级干部发动群众整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认真开展“三拆”、“四改”、“五化”工作,全镇共拆除违章建筑3500平米,整修残墙断壁2.8万平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50余盏,粉刷墙体3.5万平米,清理垃圾1.5万方;新建设村级活动场所8处,建设和修缮文化设施5处,村庄环境大为改观,功能更加完善;完成七干沟清淤1.3公里、清理垃圾3600方,整治清理桑干河沿岸村庄垃圾4800方,配合推进了七干沟沿岸黑臭水体整治和八一干渠、城北排洪沟清淤工程,清河行动取得重要成果。在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征程上,坚持示范带动,重点推进了三里寨新农村示范工程,实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目标,带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这里人文厚重,民风淳朴。坚持创建文明乡镇,全镇连续几年开展了“最美家庭”、“最美道德模范”等主题评选活动,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树立群众拥护爱戴的价值标杆;举办了“建党97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纪念活动,弘扬文明新风主旋律;组织开展了席家堡、东南角、三里寨村等文明村创建活动,营造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村,用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坚持创建平安乡镇,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遏制农村黑恶势力的滋生蔓延和侵犯村民权益的事件发生,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创建文化乡镇,推进文化站靓化工程,对站容站貌进行了整体粉刷和维修,安装了电暖气,配套了电脑桌椅,开通了网络,增设了图书600余册,举办了“剪纸、象棋、唢呐、汇演、健身”等多项文体活动,着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全镇群众文明素质。
海纳百川迎四海宾朋,改革创新铸金城辉煌。金城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诚实守信、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舒适便捷、宜居宜旅的生活环境,热忱欢迎与各界有识之士广泛合作、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