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月17日在应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应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宫月琴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应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咬定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一)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集中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减税降费、纾困解难、刺激消费等政策,有序恢复社会经济秩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用战时手段调度经济运行,以非常之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各项工作保持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8亿元,增2.5%;工业增加值完成7.1亿元,增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5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93元,增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45元,增7.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亿元,增2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3亿元,增3.1%。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降幅,劣V类水体比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排放量降幅等约束性指标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二)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精准施策、聚力防控,始终如一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执行“绿码+体温”测量通行制度,加强冷链物流管理,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防控,强化产能动员和物资储备,广大党员干部勠力同心、担当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强有力的行动、实打实的措施及时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扩散,取得了确诊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一线人员零事故的决定性胜利,守住了应县这方净土。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提升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持续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三大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强县为主攻,新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河种镇被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申报“三品一标”产品21个、6.6万亩,“应县青椒”荣登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6.1亿斤,瓜菜产量10亿斤,中药材产量1.25万吨,奶牛、肉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6.6万头、130万只、27.8万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家,被评为全省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新型工业持续壮大。以建设全国陶瓷生产基地为主攻,培育形成以陶瓷、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1家,产值34.4亿元,其中,陶瓷企业产值达13.2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5.5亿元。总投资8.17亿元的2个风电和4个陶瓷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4.8亿元的6个技改扩建项目扎实推进,新建的“陶瓷大世界”初具雏形,成功承办第三届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陶瓷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顺利通过省商务厅审核认定,开通了4列中亚、中欧班列,陶瓷对外贸易新干线进一步打通。文旅产业稳步推进。以建设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为目标,成立了应县木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应县木塔工作站,完成了迎宾旅游景区、净土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了木塔周边环境整治、高铁站至木塔景区旅游快速线、长城旅游公路等项目,木塔景区跻身全国“4A级景区品牌百强榜单”,我县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区县单位,入选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服务、现代物流、对外贸易等取得了不错成绩。山西经纬通达内陆港综合物流园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山西省示范物流园区。

  (四)“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决战完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产业、消费、教育、健康、金融、就业等扶贫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成效,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61051168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入全省非贫困县扶贫考核综合评价第一方阵。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4.84,同比下降10%,优良天数299天,全市排名第二。李家小村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完成农信社改制化险,集中清收农信社“六类”风险资产 3.37 亿元。

  (五)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4月份开展了项目集中开复工,6月份召开了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加强项目调度,强化县领导包联重点工程责任制。牵头单位靠前指挥、一线调度,上门服务,各项目包抓领导和项目建设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20年,全县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工程项目83个,总投资72.7亿元,年内83个项目全部开复工,完工项目4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2.29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5.7%

  (六)招商和资金争取有了新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成立工作专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准招商活动21场,签约项目20个,开工项目13个,开工率超市下达任务30个百分点,招引项目无论规模和质量均高于往年、好于预期。特别是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经济考核指标逆势上扬、进位反超,进入全省优秀序列。引进的总投资15亿元碳中和微藻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填补了晋北地区“零碳、零排放、零污染”产业园区的空白。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项目26个,落实资金3.795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1个、1.651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项目9个、1.52亿元,一般债券资金项目3个、6000万元,省级政府投资1个、200万元,前期费用项目2个、40万元。

  (七)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划转行政审批事项275项,划转比例87%。“13710”督办系统、“12345”政府服务热线高效运行,全年办结省、市督办事项53项、群众诉求1728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轻负担3576万元。开发区改革创新力度加大,“三化三制”成效明显。启动实施了PPP水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园天然气管网配套、110千伏强弱电线路配套等项目,提升了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发放营业执照村级291个、组级29个、乡级12个。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成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小巨人”企业1家,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八)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换热站5座,新增供热、供气管网15公里,完成了城乡供水系统调度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和清宁街雨污分流工程,实施了大同北路雨污分流及道路改造工程,启动实施6.5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新增绿地6.35万平方米,城市功能、生活品质、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实施桑干河流域沿河9个村庄污水治理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2户、改厕3000座,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54个,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城乡道路新建及养护提质工程125公里,开工建设了投资1.6亿元的应县木塔—桑干河—高铁站旅游公路,21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客运班车通达,圆满实现交通扶贫“双通”兜底性任务目标,被评为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示范县。

  (九)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全县民生性支出17.75亿元,同比增32.9%。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新建了书香园小区幼儿园和5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开工建设了总投资3.98亿元的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完成了总投资5582万元的传染病大楼主体工程,招聘充实了教师和医技人员。投入财政资金1.8亿多元,补齐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养老保险历史拖欠部分,补齐了省级2019年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业年金运营补贴,解决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差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历史拖欠等问题。社保惠民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5846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460人。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1502.7万元。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加强。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县人民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扎实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以“三零”单位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引深“平安应县”“法治应县”建设,严格落实县领导进信访大厅接访制度,集中开展整治规范信访秩序和信访积案化解专项治理行动,全县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七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开展,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

  (十)“十四五”规划基本完成。按照“收好官、定好位、谋好篇”的要求,聚焦转型出雏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十四五”规划领导组,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听取规划编制进展情况,研究确定“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形成“十四五”规划《建议》,已经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并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提请县人大会议审议。同步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六新”等全部列入专项规划,对照省市专项规划,形成注重实效和改革创新的15个县级专项规划,目前已全部完成送审稿。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收官。五年来,我县经济总量从62.8亿元增加到76.8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2.3%,年均增长4.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63亿元增加到1.83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7.6亿增加到29.7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738元增加到2769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786元增加到12845元,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33.5%46.2%;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应县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仍然繁重,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压力较大,此外,产业转型步伐有待加快,创新能力仍需加强;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任务还很重;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关键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县“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意义尤其重大。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六新”突破,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落实市委“123321”工作思路,坚持“提升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聚焦“八大战略定位”,实施“八大行动”,奋力建设文旅康养、瓷兴牧强、活力创新、幸福美丽的新应县,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二)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上述要求,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应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并与“十四五”规划指标相衔接,统筹考虑质量与速度、现实与可能,按照实事求是、为转型发展留出空间、合理引导预期的原则,202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8亿元,现价增速15.6%;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增长13%以上;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降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幅、氨氮排放量降幅、氮氧化物排放量降幅、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幅、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劣 V类水体比例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三、2021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新型工业

  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1+3+N”现代工业体系。围绕全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市“2+7+N”现代产业体系,以打造全国知名陶瓷生产基地为主攻,扶持壮大陶瓷、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建设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链条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空间分布集群化。做强做大陶瓷产业。坚持质量提升为主、数量扩张为辅的基本原则,紧跟全市打造百亿级陶瓷产业链集群战略部署,实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围绕建设全国陶瓷生产基地,突出招商引资和扶持培育“双轮驱动”,依托日用陶瓷工业园、建筑陶瓷工业园和陶瓷大世界“三大板块”,把握专业生产、特色经营、科技创新、自营出口“四个方向”,扩大集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效应。支持陶瓷企业研发新产品,推动陶瓷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品牌化方向发展。年内重点推进年产20万件智能马桶及其他卫浴陶瓷生产线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天美、富彩等6家陶瓷企业实施装备自动化改造,积极引导日用瓷企业加强与景德镇陶瓷企业、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协会的合作,提升我县陶瓷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完善“陶瓷大世界”功能与配套,打造集商贸会展、陶瓷体验、物流配送、营销服务等于一体的日用瓷交易市场。承办好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提高应县陶瓷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高性能陶瓷材料、装饰保温材料类项目和企业,积极推进年产10万吨微球及3万吨微球精加工项目,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重点推进投资4亿元的陶瓷纤维加工项目签约落地;推进总投资7.7亿元的中洁华盛年产10万吨活性炭20万吨高岭土、同力卡耐年产15万吨高岭土5万吨耐火材料和金久铸业年产25万吨长石粉3个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型煤、轻烃制气等清洁能源产业,年内重点推进长城沟和梨树坪250兆瓦风电项目达产达效;推动大唐公司白马石20兆瓦分散式风电和农光互补及储能项目尽快落地,构筑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应用示范区。以老万炉业为龙头,加大力度研发生产清洁节能炉具,开展“洁净煤+环保炉具”试点,打造中国北方常压锅炉和生物质能炉具生产基地。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年内重点抓好金久铸业投资7000万元年产6000吨耐磨铸件和1500吨精密铸造生产线项目。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围绕黄芪药茶研发加工基地建设,立足我县丰富的黄芪种植资源,以省级黄芪产业园为带动,推动正北堂建设黄芪药茶研究所,建设以黄芪为主的药茶生产线,创建恒山系列“跑马梁”黄芪品牌,打造黄芪药茶研发加工基地。重点推动投资2200万元年产200吨黄芪养生药茶项目落地开工;推动吉呈生物研究探索新一代植物胶囊生产技术,实现产能扩大翻番,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要紧紧抓住全市打造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主产区,构建百亿级乳业、肉业、粮油蔬果药茶工贸产业链的机遇,实施农业产业提质行动。年内重点实施雅士利罐装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推动鲜奶直喷项目研发,进一步扩大乳品产能;引导山梨集团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焕发生机活力;积极推动19家脱水蔬菜厂技术升级改造,发展全自动生产线,提升蔬菜处理能力。

  (二)聚焦文旅融合,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紧抓全省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机遇,以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为目标,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以木塔独特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北齐和明长城遗址为南山环长城旅游带,整合净土寺、龙首山、马岚峪、石柱山、跑马梁等景点,打造“一心、一带、多支点”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木塔旅游景区综合开发。编制塔东480亩规划,实施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和残损构件修缮加固等项目,启动建设1:1研究性木塔,推进中国传统木结构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博物馆建设,承办好世界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国际学术交流会,打造世界木结构建筑之乡,让“千年木塔再耀千年”。加强旅游配套建设。完成木塔、净土寺周边旧城拆迁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推进塔东区文旅项目建设,发展智慧文旅,培养一批文旅形象大使,打造网红打卡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运用市场化手段,充分挖掘古代建筑、大国工匠、民族融合等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按照“快进、慢游、深体验”发展思路,促进木结构古建文化、佛教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康养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国家5A级景区。加强耍孩儿地方戏、传统酿酒技艺、传统中医正骨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彰显应县地方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小石口村建设全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35个“长城人家”,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紧紧抓住下马峪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机遇,实施威宁古堡复建、千亩采摘园等项目,致力打造以健康休闲、特色古迹与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启动北楼口古村落建设,建设全域旅游专线,完成马岚峪—茹越峪旅游公路建设,推进木塔至高铁站、木塔至龙首山快速旅游通道建设,建设全域旅游廊道。

  (三)聚焦创新引领,增强转型发展驱动力

  全力打造良好创新生态。整合人才、平台、资金、土地、数据各要素,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供应链“五链”融合。加速培育创新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聚焦陶瓷、生物医药、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推进科技攻关,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开发区中试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产业技术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引导企业与国内知名先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加强品牌建设。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梯次快速成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依托优尊陶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应县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积极组建应县陶瓷研发团队,创办大师工作室;依托博达瓷业外贸团队,大力推进陶瓷产品自营出口。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积极与省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着力解决优质蔬菜种植及病害防治等问题。充分发挥县职中省级示范校的作用,开展定点、定向培训,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围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产业,加大技术、外贸、策划等方面人才招引力度,设立高新技术创新奖,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机制,以人才资源激活其他要素,吸纳应县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家乡。充分发挥开发区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四)聚焦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力

  提升项目谋划质量。坚持项目为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全市“十百千亿”行动计划,以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新增中央投资支持领域为载体,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前期,为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打好基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21年全县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0个,总投资91.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6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7个,新建项目63个。继续强化县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强化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最大限度缩短前期工作时间,确保每个重点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落实。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提速行动。主动对接全市呼应太原都市圈龙头昂起的北翼成员和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两个定位”,瞄准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立足我县陶瓷、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能源等产业优势,开展定向招商、定点招商,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稳定招商方向和渠道;瞄准有影响的产业协会、企业集团,开展组团式、集群式招商,实现以大联大、以强引强,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重点抓好年产10万吨微球及3万吨微球精加工、年产20万件智能马桶及卫浴陶瓷生产线、碳中和微藻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产业转型项目,年内力争落地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全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年”活动,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打造最优投资创业“洼地”。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项目要件准备和前期工作,积极解决项目手续办理、征地拆迁、融资等实际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开工。继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做到应开尽开。持续深化干部入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环评等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范围,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基建领域。

  (五)聚焦内外双循环,增强消费需求新活力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聚焦“六新”突破,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布局一批市政交通和管网、城市停车场、充电桩、配送投递等设施,推进马岚峪--茹越峪旅游公路和木塔至高铁站、木塔至龙首山两条旅游通道建设,规划启动应县通用机场建设和应县至繁峙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振传统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培育一批限额以上企业,扩大服务业规模,促进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木塔、陶瓷、农产品等产业优势,推动服务业和物流业率先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水平,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城镇化良性互动,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日用陶瓷、晋北内陆港、农产品保鲜和冷链物流、现代商贸集聚区,构建“一核引领、五区集聚、多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和物流发展新格局,打造华北地区物流集散地。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培育丰富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线上消费。拓展县乡消费,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争取列入省级培育农村电商强县序列,着力培育农村电商强镇,引导农村商贸企业与电商深度融合。完善农村商贸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农副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建设,促进优质农产品流通和商贸业发展。同时,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挖掘释放消费潜力。依托开通的中欧、中亚班列,完善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积极支持经纬通达物流园区中欧(中亚)班列、一带一路等铁水联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拓展陶瓷产品国际市场。

  (六)聚焦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围绕全市“四大基地”建设、打造“能源绿都”目标,在能源领域储备、上马一批碳基新材料、新能源等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推进11家战略性新兴企业“风电打捆”直接交易,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统一整合划转事项办理涉及的业务专网、互联网和政务外网,实现审批事项“一网通办”。稳步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四个统一”。提升网上服务能力,实现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开发区“三化”改革,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8.3亿元的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管道、电力等工程,推动建设标准化厂房以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等,增强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深化标准地改革,储备开发区土地750亩,推动建设标准化厂房以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等,做到“熟地等项目、厂房等项目”;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强化投资、产出、税收强度“亩产”考核和重大项目落地考核。着力推进亿德冷制天然气建设、恒韵年产30万吨水处理药剂、日用瓷园区11万伏变电站项目落地开工,推动国新能源碳中和微藻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北农年产18万吨饲料生产线等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年内新增省级高新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培育“小升规”企业8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上;推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深化对外开放。深度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延链补链,加强合作交流,创新招商机制;继续办好博览会、交易会,让长城旅游、生态旅游、陶瓷、应县蔬菜成为宣传名片,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跃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走出去、引进来”,开展“请客商回家乡”“请学子回母校”等活动,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以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为重点,绘制招商地图,派驻招商队伍,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展会招商、成果招商,加强招商项目全过程跟踪,做好对接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七)聚焦协调融合,增强城乡统筹承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狠抓“两保”稳政策,强化“两导”稳面积,落实“两藏”“三防”稳产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构建多元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南菜北牧”和“稳粮、优菜、扩饲、兴牧、强加工”的要求,持续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快推动粮食、瓜菜、小杂粮、中药材、养殖等特色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打造优质玉米高产示范区、全国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生态畜牧示范区、黄芪药茶研发加工基地。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构建种、养、加产业链,打造冷链蔬菜、黄芪、乳品、肉制品、酿品、小杂粮“六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走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有机生态、融合发展”新路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新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搭建线上线下交易宣传平台,积极壮大青椒、黄芪、紫皮大蒜等精、特、优农产品,形成一批知名地理标志产品。巩固桑干河清河行动成果,挖掘桑源文化,推进桑干河沿线9个村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联通京津冀绿色纽带,实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美好愿景。着力补齐短板,巩固脱贫成效。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完善农村交通、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加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实施厕所革命,推进村庄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扶机制,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加大对“三类户”的关注力度,强化产业就业支撑,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扎实做好“回头看”“回头帮”,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完成县城西北角和东北角城中村棚户区拆迁,稳步推进1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抓好11个商住房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完成大同北路和旅游快速通道县城段道路及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投资1.95亿元的城乡供水系统建设项目,年内完成主管网铺设和蓄水池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完成总投资6000万元的热源、管网、换热站新建及改造工程,着力补齐功能短板。启动清宁街人行道建设工程,推广中水回用浇灌园林绿地,全面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深入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加强对木塔景区、县城主次干道、公园广场、马路市场、城中村出入口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户外广告、工地扬尘、建(构)筑物立面、乱搭乱建等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瑞东南路南延长线道路整治,彻底改善脏乱差、拥堵不畅等问题。加大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力度,完善垃圾分类处置系统,补齐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设施短板。积极推进出租车和公交车新能源车辆更新,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加快推进公租房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八)聚焦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力

  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环境。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继续以“两山一河、全域绿化”为目标,落实“绿化彩化财化”要求,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生态屏障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朔州市金沙滩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应县区域项目,推进龙首山通道及北麓绿化工程,年内完成营造林6万亩,发展经济林5000亩。加强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完成桑干河应县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实施桑干河南贾寨和西朱庄生态蓄水工程,推动马兰口水库工程开工建设。实施臧寨、大黄巍212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控硫、降尘、治臭氧、严执法四个重点,扎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推进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改善断面水质;以降低氮磷负荷为重点,加强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保障土壤环境安全。重点推进森深年处理50万吨建筑垃圾再利用和联美生活垃圾生物资源化处理、推进国新能源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实施2000户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加大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加强过境重型柴油货车管控,扎实做好秸秆禁烧、禁燃禁放等工作,强力整治散乱污企业,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强化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力争完成5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环保执法监管。深入开展重大案件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落实“三区三线”“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控制高碳、高排放项目。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煤炭清洁化开发利用,深入开展全社会节水节能节地行动,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大力提升农灌用水效率。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管理。积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碳中和微藻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打造晋北地区“零碳、零排放、零污染”园区。强化生态建设和重点领域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应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九)聚焦民生优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大力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坚决用有限的财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着力稳就业惠民生。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以提升取证率、就业率、增收率为目标,开展各类菜单式、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持证率,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实现 “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护航行动”“展翅行动”,帮扶困难企业做好在岗培训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及时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园区等平台建设,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支持多样化的自主就业、灵活就业。大力发展卫生和健康事业。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演练,强化疫情应对能力,加快新冠疫苗接种工作,6月底前完成17万人接种任务,推动县传染病大楼年内投入使用。落实人、财、物等防控资源和监测、调查、转运、救治准备,做到“五有三严”。实施健康中国·应县行动,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继续推进“五个一”兴医工程,改善医疗服务和质量。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六统一”管理工作,强化与省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围绕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基层中医馆项目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开展母婴设施示范创建。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开展好“全民健身月”等主题活动。加强职业健康工作,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90%以上。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优化中小学校布局,规范民办学校发展,加快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初中向县城集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内改扩建幼儿园5所,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3所,完成金城镇和义井乡2个中小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做强公办普通高中,力争完成县一中新校区主体工程,提升办学实力。坚持正面引导和惩戒预防相结合,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档案和师德承诺实现全覆盖。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加大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扶持力度,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加强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扩增职业高中学位,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筹建中职陶瓷创业园和汽修产教融合基地。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康养中心等养老设施,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标准化、动态化建设,实现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殡仪馆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文体事业。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送戏下乡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推动耍孩剧种申遗工作,规划建设应县非物质文化传承展览展示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三零”单位创建质效提升行动,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控新治旧抓零上访,标本兼治抓零事故,打防并举抓零案件,提升“三零”单位创建水平,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应县。2021年,以“三零强基年”为主抓手,坚定扛起维护安全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力化解信访积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隐患风险排查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底线。同时,要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切实抓好科技、人防、地震、民兵预备役、文史档案、民族宗教、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听取人民政协意见建议,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敢谋新篇的魄力,敢于担当的作风,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只争朝夕、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