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
为了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秩序,确保供用电安全可靠,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对产权属用户自有的用电设施开展规范整治活动。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全县范围内产权属用户所有的用电设施进行清查,全面整治违规用电设施,规范设备安装和运行,持续提高安全用电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涉电事故发生。
二、规范整治项目
(一)采用砖墩临时搭建,底座距地面高度不足2.5米,存在安全隐患的配电变压器。
(二)接地不可靠或未安装合格接地体的配电变压器。
(三)未安装高压跌落开关,或未按要求安装合格保险熔丝的配电变压器。
(四)未安装相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或虽已安装但多年未经试验,已起不到保护作用的配电变压器。
(五)多年未经试验,或变压器严重缺油存在毁损危险的配电变压器。
(六)与配电变压器台区相应配套的存在安全隐患的10kV或0.4kV配电线路。
(七)通道内种植高大树木存在安全隐患的10kV或0.4kV配电线路。
三、规范整治标准
(一)用户配电变压器安装高度为:底座距地面不应小于2.5米。高度不够的应先采取提高高度的措施。受环境条件限制、不具备提高条件的可暂时在配电变压器四周装设安全围栏,围栏高度不低于1.8米,栏条间距不大于0.1米,围栏距变压器外廓不应小于0.8米,并在围栏上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在变压器上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标示牌,围栏门要上锁,具备条件后应立即加高配电变压器底座离地高度。
(二)用户配电变压器必须达到“三点”可靠接地(指变压器避雷器、变压器外壳、变压器中性点),容量在1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容量在100kVA以下的变压器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接地体需采用闭合式导体或放射状导体,导体截面及长度需结合土壤电阻率测定计算后确定。
(三)用户配电变压器必须配备与变压器容量相匹配的合格高压跌落开关和保险熔丝,禁止用铝丝或铜丝等导体代替保险熔丝;高压跌落开关安装高度距地面4.5米。
(四)用户配电变压器及配电线路必须安装相应电压等级并经试验合格的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及接地体的截面需满足热稳定要求。
(五)用户配电变压器每年必须定期试验,报停用户在启用前必须重新进行试验。
(六)与配电变压器台区相配套的10kV或O.4kV配电线路运行限距应满足DL/T5220-2005《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七)新装的配电变压器台区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器设备和材料,无入网许可证的严禁投运。
(八)用户设备的安装调试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安装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安装。
(九) 导线与通道树木树冠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3kV以下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米,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米;3~10kV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5米,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米;35~110kV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米,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5米。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电网安全运行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近年来,随着全县电力用户的持续增多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用电不规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由于一些用户变台及附属用电设施安装工艺不规范,大量使用无进网许可证的劣质电料设备,不按规定进行电气预防性试验等因素,导致我县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经常越级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不仅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并且极易诱发人身伤亡事故。对此,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规范整治活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确保整治工作决不流于形式,决不走过场。各相关企业和用户要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积极主动配合供电、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林业等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整改、排除各类事故隐患,合力推进规范整治活动。
(二)严格检查,强化整改。县应急管理局要会同供电公司,对接入电网的用户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在向用户耐心细致地做好安全用电宣传、解释工作的同时,发现隐患能当场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限期整改;拒绝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要按有关程序停止供电,予以停产或关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会同供电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用户拟入网的电器设备材料进行严格抽查,严禁不合格电器设备材料接入电网。县供电公司要组织技术人员,对新安装或报停后拟恢复用电的用户设备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送电使用。
(三)建立健全机制,实现长效管理。要加强对电力用户供电设备安装、设计、施工等源头管理,严格掌握论证审核环节,严把源头安全准入;加强用电安全宣传教育,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开展用电安全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安全意识;加强各部门工作协调和沟通,建立健全用电安全检查和执法整改的长效监管机制,全面规范供用电秩序,进一步提高全县用电安全保障能力。
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25日